为助力泰州打造千亿级船舶产业基地,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人才集聚优势,4月26日,泰州国际金陵大酒店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由泰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承办的2023中国(泰州)高技术船舶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大会在这里盛大开幕。大会以“创新 绿色 融合 智力船舶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集了来自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以及劳氏船级社、挪威船级社、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安徽海智装备研究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江苏南极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船舶产业领域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重点民营船舶建造企业、主流船级社、知名科研院校以及船舶配套装备企业的船舶设计大师等顶级“智库”和200多名一线科技工作者相聚一堂,共话科创融合精彩篇章,共谋产业协同发展大计,共赴诗与远方未来之约。大会搭建平台网络,链接创新资源,实现了聚焦地方经济,服务产业发展的愿景。
研讨+沟通,大会真“热闹”
大会聚集了国内外的“最强大脑”。翻开会议手册,船舶产业的领军人物“星光熠熠”。周国平,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先后主持了20多型海洋工程船舶及特种船舶的建造,多项船型设计建造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空白,由其主持设计的“南海救101”号,是目前国内最大海洋救助船,主要性能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彻底改变了国内此类船舶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他还是深潜水多功能作业支持船的总设计师,2010年被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授予“船舶设计大师”称号。汤敏,武汉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汤敏,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先后主持“工信部(国防科工委)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科技部863、教育部973、海军重大装备”等2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重大工程配套装备研发,开发一批船海工程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突破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和工程难题,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实现首台套应用。2018年度获“船舶设计大师”称号,是中国船舶配套领域获此殊荣的首位女性工作者。甘少炜,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所副所长,以清洁能源水上应用、危险货物运输为研究重点,先后主持10余项研究课题,开发了5个系统,参与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或部属标准,编制了我国首部《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规范》等系列规范法规,为支撑我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促进LNG水上应用安全、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还全程参与了国际海事组织(IMO)“使用气体或低闪点燃料船舶国际安全规则”的制定,为我国争取国际规则制定权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得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交通运输部“科技英才”等荣誉称号。这些专家的智慧通过一个个活动得到释放。大会除了开幕式,还设置了主旨报告、高端对话、12个技术报告、科技服务直通车、船舶及海工装备国产化新产品发布等5大系列活动。
顶级专家齐聚一堂,让大会十分抢手。“市科协把业界这么多大咖请到了‘家门口’,我们公司很多技术骨干都想来参加,能不能为我们多留几个席位。”泰州昌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玉看到大会的线上宣传海报后来电咨询。“我们发通知给各园区、乡镇后,很快就收到了企业的参会反馈,近40家企业来电咨询;报名时间截止后,还有2家企业来电表示,错过了报名时间,希望帮忙和会务组那边联系再补充几个人参会。”姜堰区科协主席黄辰说。“你快点过来”参会者王先生小声又焦急地给同事发语音催促。
专家们并不高高在上,他们对听众的热情给予积极回应。正如上海临港电力电子研究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汤天浩所说:“借助这个平台,我们也有机会与更多企业交流,摸清产业一线的最新需求和动态,为科研成果找到更多出口”。
对于企业来说,这更是一次开阔视野,“借脑”发展的好机遇。江苏远望仪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新辉对大会的评价是“高规格的产业科技创新盛会”。与会专家视野宽、格局大,让刘新辉收获颇丰,他殷切地期望市科协能举办更多这样的大会,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创新能量。
分享+合作,大会很“高效”
办好一次大会,助力一个产业。甘少炜、周国平、汤敏为代表的三位专家围绕未来航运减排的机遇与挑战、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主旨分享。讲的人专业,听的人用心。泰州安亚德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文将听完主旨演讲激动地说,这次大会对科技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创新发展的机遇,专家分享带来了很多启发。
大会也为企业展示创新活力、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合作带来了机遇。上海简升机电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王颖认为,泰州船舶配套企业众多,大会组织了这么多上下游企业参会,为企业间合作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没想到我们企业的科技服务需求在会上一发布,中午就有专家和我联系,愿意围绕这个难题开展深入合作交流。”江苏华生绳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启钧兴奋的说。
华中科技大学船海学院副院长向先波说:“作为‘科创中国’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十分希望通过联盟加强与长三角船舶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合作联系,共谋新发展之路。”
听完专家观点,还想深入交流。下午的技术报告和科技服务直通车环节,专家演讲完往往会被听众“围住”。“我加您个微信,以后多向您请教!”“您有没有时间去我们的企业调研,给我们提提宝贵意见!”这样的“热情”真切地映射出大会为产业发展、企业成长带来的智慧助力。
线上+线下,大会更“智能”
大会在泰州举办,辐射的却是整个江苏乃至全国。怎么实现?全面创新组织模式、充分运用网络化和新媒体技术,从以往以“线下”活动为主调整为“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打破了时空界限,用网络把全国各地的观众“牵引”到了一起;大会通过“我的泰州”客户端、“泰州科 协”视频号进行直播,从以往的实地空间扩展到实地、虚拟双空间,还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端实时全景查看大会活动、回顾精彩瞬间,一场“闭幕不落幕”的大会已然成为现实。据统计,线上观看人数3.98万人。
云聚天下才,海纳全球智。大会是聚焦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舞台,也是加强交流、推动合作、实现共赢的平台,大会让顶级创新资源在泰州交流、交汇、交融,让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明天更加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