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泰州科技馆二楼临展“与江共生”长江主题科普展正式对外开放,科技辅导员们配套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临展主题活动。其中,“白鲟挽歌”专题活动以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环保教育价值,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现场
活动中,科技辅导员讲到白鲟这种大型鱼类最早可以追溯到约2.5亿年前的白垩纪,历经数次物种大灭绝而幸存至今。白鲟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庞大的体型闻名,体长可达7.5米,重达数百公斤,自古便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美誉。然而,这一曾经的“水中巨兽”却在遭遇了灭种之灾。由于其栖息地的不断缩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白鲟的数量急剧下降,最终在2022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灭绝。

活动现场
在深入了解了白鲟的历史与现状后,科技辅导员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思考其灭绝背后的原因。首先,人类活动对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导致白鲟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利设施的建设阻隔了白鲟的洄游路线,破坏了其栖息地;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和航运、采砂等活动加剧了白鲟的生存压力。此外,水质污染和生态失衡也进一步威胁了白鲟的生存。

活动现场
最后,科技辅导员强调说除了白鲟还有许多其他珍稀濒危物种也面临着同样的生存危机。被誉为“长江女神”的白暨豚已于2007年被宣告功能性灭绝;中华鲟和长江江豚等物种也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长江物种保护刻不容缓,为了能够挽救几近崩溃的长江生态,从2020年1月起,长江将全面禁渔10年。

中华鲟一比一模型

白鱀豚模型

江豚模型
为了普及长江生态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濒危物种保护的意识,此次“与江共生”主题临展将持续开放到今年10月。临展通过1:1复刻模型、互动体验展项、生动的讲解和实验演示等多种形式,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长江中顶级猎食者的风采,同时了解白鲟灭绝的深刻教训和长江其他濒危物种的生存现状。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长江生态保护事业,携手共筑绿色长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