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泰州市科协专题考察调研兴化苏红大闸蟹科技小院

8月6日,泰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波带队赴兴化苏红大闸蟹科技小院进行专题考察调研。在兴化苏红大闸蟹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徐钢春教授陪同下,陈波走访了办公区,了解小院建设情况。了解该小院已累计培养8名硕博研究生,开展技术培训10余次惠及488名蟹农,推广生态养殖技术20余万亩,陈波充分肯定其“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特别是科技小院“双导师制”培养机制为乡村振兴输送了实用型青年科技人才。他强调,科技小院要持续发挥桥梁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向塘口转化。

同日,2025年第五期“蒲公英”科普发布厅在兴化苏红大闸蟹科技小院及关联蟹塘完成实景录制。本期活动采用纪实手法,用镜头记录螃蟹塘头创新实践,生动呈现科技创新如何重塑传统大闸蟹产业。


徐钢春教授解读团队在河蟹“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新模式构建”三大核心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强调科技小院是“连接科研与产业的桥梁”。“我们不仅培育出‘诺亚1号’‘阳澄湖1号’国家级新品种,更在攻关中秋前上市的‘兴化1号’超季节品种。”围绕大闸蟹产业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小院团队攻坚克难,研发出“菌藻协同”水质精准调控技术,开发出提升品质的“全程配合饲料+”营养策略,创新构建“虾蟹耦合”绿色高效养殖新模式,并革新了“立体高效智能化增氧”系统。徐教授强调,科技小院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实验室成果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养殖业发展注入了创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小院院长、研究生姚宇分享了团队成长之路。常驻研究生白天在塘口记录水质数据,夜晚在实验室分析样本,定期与学业导师徐钢春、产业导师王存根开展“塘头研讨会”,研究生们走出象牙塔,扎根基地,“真问题”从实践中来,与蟹农并肩巡塘、测水质、调饲料,在田间地头发现问题、凝练课题。镜头跟随研究生代表金威在蟹塘的身影,记录下这位青年学子的心声:“科技小院的魅力在于“零距离”服务。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跨越,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产业需求。科技小院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农业现代化需要更多‘懂技术、爱农村、会服务’的青年人才。站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我们科技小院的研究生既是见证者,更是实践者。”

在丰收在望的养殖塘头,江苏苏红大闸蟹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存根现身说法,讲述了科技小院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科技小院帮我们突破了技术瓶颈,助力企业成为国家绿色食品基地和行业标杆,通过‘专家团队+企业+农户’的推广体系,公司已建立从苗种供应到成蟹收购的全链条服务,带动周边数百户养殖户实现亩均效益提升20%以上,技术成果应用推广主要产区,有效促进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的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

泰州市科协持续推进科技小院建设,正在让更多来自实验室的创新星火,点亮蟹塘的万千涟漪,让青年人才的智慧扎根沃土,让科技创新的链条深深嵌入产业链,在科技星光的辉映下,水乡大地的丰收故事正在谱写更精彩的新章。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