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已列入省政府2019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内容,我市高度重视,也将此项工作列为今年市(区)乡村振兴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评估内容。近期,本人就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问题,走访调查了相关部门,并向一些农药经销商和家庭农场主进行咨询交流。据了解,我市靖江2017年开始探索以“供销部门农药零差率配供点为回收主体、综服公司集中存放运输、专业环保单位集中处置、所需费用由财政补贴”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2018年累计回收各类农药瓶(袋)3318793只,集中处置农药废弃包装728651只,投入财政资金65万余元,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60%以上,成为苏中、苏北地区第一个整体推进县(市)。前不久,省级财政项目下达兴化、泰兴、靖江及市本级各1个“村级废弃物综合整治试点”,开展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工作,表明我市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
一、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市常年使用农药4300吨左右,估算每年可产生农药包装废弃物4000万瓶(袋)以上。每到盛夏季节,一些田间地头、沟渠路边、池塘小溪随处可见大大小小、质地各异的农药废弃物,少的3~5个、多则20~30个成堆,不仅成为环境和水体的污染源,也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治理,一直是农业生产上比较难解决的问题,难在哪里?通过走访调查,本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
1.回收难、处置也难。由于农药包装废弃物面广量大,加之资源化利用价值低,造成了回收难、处置也难。与国外使用农药大包装不同,我国农业长期以来,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农民习惯使用农药小包装,因而“一亩田一包药或半亩田一包药”的小规格包装更是收到市场青睐,占农药销售总量的九成以上,而包装越小,回收和清洗则越难,加之材质又多为铝箔包装(约占65%),利用价值低,从而加大了后期处置压力。另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危险废品处理能力只有产能的15%,处置能力不足是普遍性问题,如当地无能力进行有效处置,只能送到外地,势必增加运输、处置的成本。
2.回收主体的责任难落实。现有法律法规对农药废弃物的回收主体虽有规定,但多为原则性的条款,还不能满足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的实际需要。国家鼓励农药使用者妥善收集农药包装废弃物,但由于部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难以实现收集工作;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应当履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义务,然而我国的农药生产厂家有2000多个、大多是小农药厂,农药登记产品有3万多种,由厂家出钱进行回收和处置有一定难度。同时,我市农药经营渠道多(靖江除外),主要有供销、农业和个体户,其中个体经营占半壁江山、销售量达整个市场份额的60%以上,因而农药经营者的回收责任也是比较难落实。此外,目前各地农业执法部门尚未对农药生产企业、经销商回收处置义务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管体制亟待加强和完善。
3.资金缺乏是主要制约因素。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管理体系包括:收集、转运、贮存、处理处置等4个环节,显然资金是建立回收处置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据相关信息,政府主导型、项目主导型是目前我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两种主要模式。如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达80%以上,但花费的财政资金也很大,每回收1袋(瓶)废包装按不同规格财政补贴0.2~0.5元,每处置1吨农药包装废弃物(属危废品)需资金5000多元,而普通废物处理仅需几百元,一般1个县(市区)每年少则近百万元,多的300~500万元,因而也面临着可持续性问题。
二、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治理对策建议
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严重问题,如何破解?开展试点工作较早的上海、浙江以及靖江等地,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尤其要抓住今年各市区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的契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统筹推进,努力形成泰州经验(模式),进而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本人通过初步调研和思考,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源头治理。一是推广绿色防控,减少化学用药,通过农药减量使用实现农药包装物的减量。二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农户分散用药,既能提高防治效率,又便于农药包装的回收。三是提倡使用农药大包装,减少农药包装数量。目前,我市种植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已占70%左右,大型植保机械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使用农药大包装的条件,通过使用大包装替代小包装,即由1亩1袋(瓶)提高到5~10亩1桶,并用塑料桶装替代铝箔袋装,提高回收利用率,可以收到既显著减少农药废弃物,又能节省回收处置成本“一举两得”效果。
2.构建回收处理体系。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的原则,探索构建“政府组织引导、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回收和集中处置机制。根据“合理规划、便捷有效、利于集中”的要求,以农药经营者为主体,探索开展押金回收、有偿回收、补贴代储等回收试点;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回收工作登记台账,负责做好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工作。以市(区)为单位,建立定期转运制度,将各回收点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归集到统一制定的贮存场所;建立集中处置制度,通过政府采购、招标、邀标等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转运和集中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方案及配套财政补贴政策,对回收工作实行绩效考评、以奖代补,对储运和集中处置经费由财政负担。
3.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让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充分认识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方面应履行的义务,增强生态文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自觉参与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中;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督促指导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把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宣传引导和普法教育,让农药使用者充分认识到乱扔农药包装废弃物对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危害,积极主动交回农药包装废弃物,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农业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泰州市老科协农业分会 高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