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科普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全市教育部门逐年加大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投入,在科普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培育、特色活动开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很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一、存在困难和问题
1.思想重视不够,发展不平衡。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教育认识不到位,氛围不浓烈。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科技教育仍未得到足够重视,科技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化;社会各界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及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科技教育理念、资源、效果等存在显明的学段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2.教育方法单一,队伍不专业。现实教育中存在普遍存在“教育围绕考试转,考什么教什么。”这样一种错误倾向。实践性教学成了摆设,处于尴尬境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只是一个时髦用语,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遇到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同时,绝大多数学校科技教育都是教师兼任或由年龄大的教师担任,他们很少经过专业培训,缺少创新创造热情,其本身的科技素质、专业辅导能力也不高,大都靠自学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没有章法,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教育乏力。政府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上的经费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没有专门的标准化科技活动室,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科技活动场所也不多。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加上学校科技教育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科技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与科技教育的期望和要求存在较大落差。
二、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归因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学校缺乏科学教育管理和质量评价机制,造成重书本轻实践,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相对薄弱;二是社会和家长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孩子通过舞蹈、器乐等兴趣爱好的培训和学习,能够较快掌握一门技能,并展示出来,认为课余时间再参加科普类培训没必要,是学校教育的重复。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学科技教育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科协、社会科技社团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落实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任务,使科技教育活动有章可循。
2.加强队伍建设,培育示范典型。把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知识培训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稳定科技教育队伍,为科技辅导教师工作、进修等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培训,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专兼职科技指导教师队伍。大力开展科技教育示范校创建,以创促建,充分发挥先进校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共同发展。
3.继续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各地财政要在拨付的教育经费中设立青少年科普教育经费,为中小学科技教育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支持,放大“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社会效应,鼓励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来。
4.创新科教模式,提高教育效果。一是开齐上好科技活动课,指导科技教师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以生动、形象地形式表现出来,将思考过程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师教得主动,学生学得活泼。二是积极发展和探索校外科教模式,突出动手、动脑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避免把科教基地搞成说教基地,切实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高港区教育局 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