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泰州市科协联合实施“八大行动” 共建“蒲公英”科普惠农“工坊”

近日,市科协和市供销合作总社就建设“蒲公英”科普惠农“工坊”、打造现代农业服务新体系达成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打造体制联姻、资源共享、阵地共建、信息互通、联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

下一步,双方将以“专业协会+合作社”为主要服务方式,围绕八个方面共同打造“蒲公英”科普惠农“工坊”,为基层有创业需求的人员和有科普需求的“一老一小”提供家门口的科技科普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实施专家技术巡诊行动。开展农业新技术咨询服务,在“工坊”设立“科技门诊”,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绿色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同时,创新开设线上线下巡诊服务,提供病虫害在线诊断、农技指导、测土配肥、统防统治等专业性科技服务,扩大“工坊”社会影响力。

二是实施科技技能提升行动。各“工坊”开设“新型”农人培训课堂,采取“农技协+农民合作社+农户”、“送教下乡”、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各专业技术协会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教育培训类项目,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鼓励各地利用“工坊”,面向农户开展种养技术、经营管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农村生产经营能力。

三是实施科技志愿服务行动。深入实施科技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市、市区两级农技协联合会专家到农业生产一线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定期安排“蒲公英”科普惠农专家服务团、“蒲公英”科普惠农科技志愿服务团通过下乡指导、技术培训、定向帮扶等方式,向农户集成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各“工坊”利用各地科普画廊、科普展示墙、科技展板和科普灯箱等阵地,普及农时季节百姓关注的种养殖知识,形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科普场所,把“工坊”建设成为农业新技术宣传推广的重要窗口。

四是实施项目助力振兴行动。发挥供销合作社熟悉市场、衔接产销的优势,紧盯市场需求,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生产特色优质农产品,促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发挥科协系统科技专家新技术新产业项目研发优势,引导发展生态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新产业。各“工坊”发挥好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带动、项目撬动和行业引领,促进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带动农户就地创业就业。

五是实施惠农产品网销行动。增强农村电商服务带动农户增收功能,实施“互联网+”农户计划。以农产品电商为重点,引导农户生产适合网络销售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强与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网络购销对接,促进农产品流通。开展电商服务专项培训,为农户提供产品开发、包装设计、网店运营、产品追溯等专业指导服务。加强品牌化建设,把科普惠农产品纳入供销合作社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发展体系,利用基层社的销售渠道,推进科普惠农产品走进供销系统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开设“蒲公英”科普惠农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带动农产品销售,形成“农户—种养加工基地—专业协会—电商平台—消费者”供销链。

六是实施技术托管服务行动。创新农业产业服务方式,鼓励各地“工坊”因地制宜创新托管服务方式,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农业作业环节需求,发展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多种技术托管模式,面向从事粮经、花卉、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开展技术托管服务,逐步推动托管服务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组织制定“工坊”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推动农业生产托管实现环节服务标准化和全程服务定制化。

七是实施人才培育强坊行动。重视加强“工坊”成员素质提升工作,利用各“工坊”组织各基层社、各专业技术协会会员开展复合型人才岗位技能培训,把基层社的工作人员培养成农技协的骨干会员,把农技协领办人培养成供销社的业务骨干,提升“工坊”成员综合服务能力。利用农技协科技人才资源,协助供销合作社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对新吸纳入社的大学毕业生,新型农业经营骨干、村两委干部、社会新能人等开展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为农富农兴农的“工坊”服务生力军。

八是实施民主规范建坊行动。进一步完善“工坊”发展质量评估和定期监测淘汰机制,提升“工坊”规范化建设水平。广泛吸纳供销社员、家庭农场主、协会会员等成为“工坊”成员,研究制定“工坊”工作机制和制度安排,确保“工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有效发挥,让农户成员切实受益。顺应农村改革的新形势,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基层社+社有企业+农户、基层社+农户+专业技术协会+工厂或公司等模式,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壮大农技协,推动“工坊”合作机制不断创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