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人才 > 人物风采 > 科技工作者建议
关于实施凤城河景区与古城“双修”工程提升泰州城市品质的建议

 

凤城河景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为泰州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巨大魅力。目前,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提升凤城河景区品质,对相关建设方案、具体项目和管理建设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住建部2017年下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称《双修意见》),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又将文化和旅游合为一个部门,新建了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这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从数量增加向品质提升转型的风向标,给城市品位提升带来重大契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多次深入景区和老城区调研、现场办公,推进城市品位的提升。现我们就实施凤城河景区与古城“双修”工程,提升泰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品质,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升城市品质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一)构建有机生态圈是城市“双修”提升品质的理想形态

泰州古称海陵,县置西汉,州建南唐,是两千年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6年地级泰州市的成立,让这座古城再发青春。按照市委、市政府这几年打造“双水绕城”项目所提“北环抱古城,南环抱新城”的定位,应让北环做足“古”的历史文化文章“古到家”,以实现留住乡愁,修复记忆,让泰州人找到家的感觉,让游客能感受到泰州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在南环应做好“新”的现代前卫文章“新到位”,以展示当代活力,彰显未来,让泰州人产生激越腾飞的自豪,让游客感受到独具泰州个性的勃勃生机。

构建有机生态圈是城市发展在时间、空间和内涵上的理想形态,是城市建设的新定位,也是泰州生态名城建设的一张新名片。未来理想城市应该具备绿色健康、智慧科技、产城融合、配套便捷四个基本特征,即应拥有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流,每户的自来水能达到优质饮用水的标准,优质学校资源不再短缺,医院不再人满为患、一医难求,出行畅通不拥堵,人工智能、高技术、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应用使得整个城市成为一个互联互通的有机生态圈。按照这一目标,凤城河景区和泰州古城区的建设,应围绕“古到家”,认真挖掘泰州深厚人文底蕴,利用“古”的特点,实现古为今用,使得包括凤城河景区在内的泰州整个古城区有历史文化纵深感和水城、水乡的地域生态特色感,让泰州的历史文化和个性的泰州生态文化显性化,擦亮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使市民建立属于泰州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整体思维融合发展是城市“双修”提升品质的根本路径

前些年,凤城河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有目可睹,让不少泰州人曾为之激动与自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泰州人心中逐渐产生两点感觉:一是景区与老城之间似乎有一堵“墙”,感觉凤城河是外来游客的凤城河,只有老城才是市民的;二是由于景区受管辖范围的制约,“千景一面”和侵占水面的现象难以改善,原本值得自豪宽阔的一泓环城河水己显得越来越小。很多具体表现更是发人深思:景区与城市建设自成体系,各行其是,景区与城市水利各争其水,各得其利;同在一城,园林绿化各自规划,互相之间缺少一盘棋意识;一些历史文化遗存挖掘利用不充分,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我市三大国保单位之一的城隍庙;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还未相得益彰、相映成辉,有的过分强调个性,显得孤鹜突兀,等等。仔细分析,各自习惯于单体绩效的块状思维是一个重要原因。块状思维使得我们的城市建设不少单体几近优秀、总体仅算合格,硬件加强不少、软件尚存短板,建设步子较大、运营处于起步。一句话,有机生态圈还未成为各个区域、各个系统的共识和目标。因此,只有调整块状思维为整体思维、单向思维为系统思维,才能走出一条从单体发展转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进而以全新的有机生态圈引领泰州进入城河——大江融合发展新时代。

(三)构建科学高效运行机制是城市“双修”提升城市品质的当务之急

前不久,市委市政府为提升我市城市品质作出重大体制调整:成立“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简称“名城委”),将凤城河景区管委会改制为泰州市文旅集团。这一改革,符合上级精神和泰州实际,对今后的景区提升与古城“双修”是一种全局性的制度设计,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应该说凤城河景区的发展离不开泰州古城,离不开广大市民,在注重拓展凤城河旅游功能的同时,已到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使泰州古城发挥社会功能、文化功能、产业功能,特别是全域旅游功能的时候了。建议形成“泰州古城旅游功能提升就是凤城河景区品位提升;凤城河景区生态修复也是泰州古城‘双修’最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对凤城河景区的升级和古城城区改造,考虑到文旅集团为国企,其运作以经济效益为原则,而古城的生态修复、文化类项目则是社会效益在首位,因此,要将体制调整的效能充分释放,对前一个时期实践中形成的与块状思维模式相适应的“管委会(文旅集团)、海陵区”自成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全局性决策集中到市级层面,要站在全局高度,统一谋划,理顺机制,协调分工,共建共享。

建议将“名城委”实名实做:凡属古城提升文化品质的项目,不管是凤城河还是海陵区的,都由“名城委”做好顶层设计,一张规划图,分头实施,协调处理好凤城河景区与古城的文脉关系,做到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相观提品。文旅集团,主要是做好项目的具体实施,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增色、添彩、富文;海陵区及相关部门分别明确具体任务、工作职责,贯彻、落实、督查、协调景区和古城旅游综合功能提升的其他各项工作,让景区和古城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打造享誉全国的城市有机生态圈。

二、对策建议

(一)总体构想

以“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为思路,发掘和依据泰州城河和城市的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建造和彰显复合立体的交通网络、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智慧便捷的城市服务、古今交融的文化内涵,推动功能升级、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文化复兴。通过规划城市“双修”工程,以水为链,实施6+1工程:扩面止污环游的秀水工程,扬名数典的美桥工程,建、复、保、拓的亮景工程,擦亮文保的护魂工程,融合发展的特色街区工程,创新创业的载体工程,以及从长计议、承古通今的古城水系重现工程,实现“美桥秀水、古城新风”的品质提升目标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打造宜游、宜居、宜业、宜乐的特色文化名城。

建议按照《双修意见》“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的要求,对景区提升和古城复兴进行系统的策划创意、规划编制和开发建设, 6十1工程要切合实际,科学合理、与时俱进,先易后难。

1.扩面止污环游的秀水工程

水是泰州的魂,水是泰州的名片。围绕市委、政府“环起来、绿起来、游起来”的目标,实施一批项目:

(1)新建一个游船起(迄)码头,实现水上单程不重复环游

由于受敬亭桥、如意桥桥底梁过低所阻,老城区河道无法形成游船单程环游。现在水上环游,不是要走一段回头路,就是要少游一段。建议在南城河的柳园处,增建一个柳园游船码头,以此为水上游的起点(或终点),向东经南山寺、望海楼至百凤桥,从凤凰河向南,借道有2千多年历史的运盐河(即老通扬运河),折而西行至腾龙河(即南官河),再向北进西城河、北城河、东城河,至桃园码头或望海楼码头下客。这样即可改变游船走回头路,避免游客有重复感的问题,实现“环起来”的设想(见附图1)。

(2)加快推进城河两侧双圈慢行(步行、自行车)道

修复城河沿岸公共空间,对占有城河、老通扬运河城区段沿河两岸岸线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及桃园、望海楼等景区景点的封闭空间(包括老干部活动中心、迎春果场、人寿保险公司北侧等)全部打开或免票对外开放,贯通沿河慢行道(自行车道、步行道)或与河可通视、无遮栏城市道路,实现城河(两侧)双圈真正的陆路无障碍环游。

(3)河道全面止污、治污

在实施城河、市河、玉带河雨污分流项目的同时,出台最严格的措施,严禁一切污水排入河道,确保一条碧练穿而城行。抓住三水湾、万达、泰山公园西门、坡子街东侧等重要节点,做实污水收集处理工作;改造市河、玉带河中污水收集管道,实施“污水收集管道上岸入地项目”。

(4)推进“老城”生态水体初步修复和治理

泰州老城之“河”本身就是历史文化遗产、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修复与保护城市河道水体是“景区”建设和城市功能修复的重要任务(见附图2)。

拓浚、软化河道。尽可能地拓浚、软化老城区所有河道(包括城河、市河、玉带河)硬质护坡,实施“全域河道护坡生态化”项目;

激活夏家汪。结合邑庙街道家国医养生文化街区的建设,修复并拓浚夏家汪及中医院内东西河道,开挖中医院河道向西及向南通夏家汪涵管,改暗渠为明河,并从夏家汪向南挖河至周桥河,使夏家汪成为邑庙街区中生态休闲核心景点;

拓展芦洲。挖明渠,东接北市河(东半部分的残段)、东市河,拓建审计局涵,加大换水流量、控制可蓄水位,使芦洲成为可栖飞鸟的生态型水面,重现海陵十景的“雁宿芦洲”;

活化小西湖。在泰山公园的小西湖北展河道头部,东接西玉带河。在小西湖西南角,开明河向西接西城河,并建涵蓄水,在南园泵站提水时,开启排水,让小西湖水活起来、清起来、美起来。

2.扬名数典的美桥工程

纵横南北、连接东西形态各异的桥梁,是水城泰州的一大特色。凤城河景区有跨城河和跨景区内水系桥梁32座,这些桥,都已具有一定文化内涵,惟一些桥梁造型单调,缺少有品位,缺少能让人读懂的艺术语言和装饰。有的桥,造型不错,但已起好的桥名未刻上(如三水湾的12座)。2016年初,凤城河景区曾委托泰州市水文化研究咨询小组专门做了环河桥梁文化创意及装饰《方案》,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桥名已经地名办批准公布,应尽快实施《方案》,让桥梁景点化,既可彰显泰州的桥梁文化,又可增添一道水、陆游览的新产品(见附图3)。

具体建议为:跨水上游览线河道有桥13座,名为文峰、百凤、文昌、净因寺、老高、西池寺、阜通门、青年、新民、迎淮、天滋、鼓楼、迎春,装饰亮化后可成为水上游的文化产品。

三水湾内有澄波、倚云、晓月、燕语、开泰、彩霞、且乐、南薰、雁栖、听鹂、清风、通瀛12座小桥,桥桥有典,应尽快刻制桥名与其用典,加上桃园的齑汤、隐龙、十胜3座文化桥梁及紧连三水湾东侧百凤、莲化、福龙3座艺术桥梁,计18座相对集中的文化桥梁,用典隽永,故事丰富。写好导游词,编好游览线,就能成为一道清心雅致的“水乡桥文化”的陆上旅游大餐。这样一件投入小产出大的好事,可立马组织实施。

3.建、复、保、拓的亮景工程

针对凤城河滨(近)河历史文化景点分布东重西轻的现状,按照市委市政府 “有效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的战略要求,建议在西城河沿线打破凤城河与海陵区管辖边界,适当逐步增设、修缮、恢复、拓建若干历史文化景点,形成“景河海陵”(见附图4)。

(1)建“古海陵仓”

先有海陵仓、后有海陵县是泰州历史上一大奇特现象,县因仓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海陵仓乃农业社会泰州人引为自豪的一大标志性工程,清以前在北城河边就一直设有预备仓(又称积谷仓,即国库)。因此建议在北城河人民北路内侧、崇儒祠西北,设“古海陵仓”。如市里已明确不安排水利局原利用张甸三陈村运盐河段南废弃粮库建古海陵仓的建议,则可借用水利局方案稿,进行深化设计(见附图5)。

(2)恢复“岳飞军纪整饬厅”

据清道光泰州志“事略”记载,历史上有“岳飞在泰州斩傅庆”以整军纪,这才有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严明军威。在城河西北角人民路内侧、演武厅原址,复建“演武厅岳飞军纪整饬厅”,弘扬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爱国文化。

(3)改造“革命烈士纪念馆”屋面造型

为使水上游人对红色旅游点植入更深印象,对革命烈士纪念馆顶部装饰进行局部修改,将蓝色花圈造型改为红色党旗覆盖造型,使游船能遥见给烈士覆盖的党旗,鲜艳庄重,而不是令人沉重的花圈。

(4)新建“沈毅纪念堂”

革命烈士沈毅为泰州地区第一个中共党员、第一个党支部书记、第一个县委书记。在沈毅殉难处、西城河一侧增建“沈毅纪念堂”,让游人感受泰州人民不忘初心之美德。

(5)复建“南园”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盛赞海陵许氏宗族孝悌美德的《海陵许氏南园记》,影响深远。取欧阳修之典在南园泵站北,人民西路内侧复建“南园”,以显泰州文明的深厚和园林的精美。

(6)保留并建设“工业遗址公园”

利用原水泥厂储料塔,在城河与运盐河之间腾龙河西侧建“工业遗址公园”,记录泰州在工业化过程中领先的步伐和荣耀,让当代人重温和铭记自己亲手创建的工业文化。

(7)兴建“文园”

宋代著名爱国将领、大诗人文天祥曾藏身船上,经泰州滞留避难10日,留下与之相关的诗十多首,爱国情深,信念坚定,荡气迴肠。现水利局已有设计方案(见附图6),如市里明确不想在泰镇公路西侧运盐河段边建,则可借用水利局方案稿,进行深化设计,在运盐河与腾龙河交汇处,腾龙河西侧建“文园(文天祥纪念园)”。

(8)创建“梅兰春创业园及酒文化博物馆”

利用梅兰春酒厂老厂及向南至运盐河边建“梅兰春创业园及酒文化博物馆”。

(9)恢复“三忠祠”

挖掘利用纪念南宋爱国官员、将领,时任淮东制置使李庭芝、通州副都统姜才和泰州知州孙虎臣3人先后在泰州抗元殉国的历史,在莲花池的葫芦岛上复建“三忠祠”。

(10)建设泰州名人园

在引凤路西,静安路南已拆迁地块,打造“泰州名人园”,使其成为张扬泰州人文的一大亮点。

4.擦亮文保的护魂工程

(1)扩建崇儒祠

利用崇儒祠至体育场地块,扩建崇儒祠和泰州学派纪念馆,将其打造为在国内外富有影响的资料展示、研究和交流中心。在王艮487弟子中遴选影响较大数十人著作及成就举办陈列展览,展示泰州学派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打响泰州个性文化品牌。

(2)修复新安会馆、茶王庙

修复文保单位新安会馆、茶王庙,展示以胡氏家族为代表的在泰徽商(茶商)数百年依靠诚信发展的商业史。

(3)完善古关帝庙

让北城河畔古关帝庙恢复后面有两层楼的原貌,深入挖掘泰州明清儒商“忠义、诚信”故事,打造吸引八方名人商贾的“财神”庙,与东侧“古准提庵”结合,形成独具泰式民居建筑风格的佛教新景点。

(4)拓展安定书院

科学合理利用好泰州中学老校区,恢复宋代安定书院,显出泰州制高点“泰山”,做好“教育”文章,成为“儒家传统教育”、“革命红色教育”、“现代特色教育”的展示地和实践地,让游客品味“书香泰州”魅力。

5.融合发展的特色街区工程

(1)邑庙街道家国医特色养生文化街区

挖掘、利用国保单位泰州城隍庙和中医资源优势,抓住邑庙街拆迁完成契机,打造“道家国医养生文化”街区。设立“一馆(三堂)六区”:道教养生文化馆(道家名人堂、讲经知道堂、养生养性堂),道家养生文化互动区、乐活养生体验区、生态养生休闲区、美食养生感悟区、特色养生养老区、运动健身按摩区,打造曲水环街、闹中显幽、诗意宜居、医养结合全国独具一格的特色文化街区(见附图7)。

(2)税务街慢生活文化街区

利用税务街,打造“慢生活”街区。沿着税务街辐射“吧文化”的钟楼巷街区,“官宦府邸”的城中历史文化街区,“明园明宅”的乔园街区,“特色小吃”的十胜街区,承接环游凤城河的下游产业链,构建“夜吃、夜娱、夜宿、夜购”新空间,让游客体验真正老泰州的风情。

(3)南山寺街区为中心的“福寿文化园”

以南山寺为核心,打造“福寿文化园”。建议以南山寺及西侧地块的蓬莱巷、乌巷、荻柴巷和玉带河组团,以福和寿中国老百姓最希冀和追求的文化元素为核心,建设繁荣繁华的“福寿文化园”商业旅游街区。其中以“石氏宗祠”为依托,成立泰州姓氏文化研究会,修复香港大学第11任校长、世界知名历史学家王赓武先生(今年88岁)祖宅,让游子寻根,找到乡愁的记忆;扩建福善庵,结合千年柏、古银杏、净因寺、南山寺做好宗教文化的福寿篇章;修缮文保单位育婴堂,展示泰州百年社会慈善事业,做好博爱众生的福寿篇章。

(4)最具泰州特色传统商业文化的坡子街

打通坡子街,彰显诚信传统商业文化,让泰州的老字号回归坡子街,形成最泰州的特色步行街区。

(5)富有情趣的综合性江州路文玩市场

改扩建西城河原江州路的花鸟市场,打造泰州传统风格的花鸟虫鱼、古玩字画综合性市场,与对岸的泰山公园遥相呼应。同时增加就业创业机会,满足城市功能需求。

6.创新创业的载体工程

(1)打造“创客休闲空间”

在西城河北侧,开放都天行宫,修复社稷坛、火星庙、三茅庵、泰州船闸等历史建筑,与正在整治的廒下传统街区结合,打造三面环河的创客休闲空间。

(2)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将江州路以东至西城河段调整为凤城河景区,与西南城河毗邻的“梅兰文创园”结合,兴建“泰州酒文化博物馆”,打造新业态、新动能、新消费、高品质、水街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

(3)创建“泰州工业博物馆+企业孵化基地”

泰来面粉厂为泰州最早的老工业基地,利用泰州面粉厂现仍保存完好的厂房和仓库,建设“泰州工业博物馆+企业孵化基地”。

7.从长计议、承古通今的古城水系重现工程

(1)条件成熟时修复历史最佳古城河道公共空间

泰州素称水城水乡,由于长期与河争地,使泰州古城河道水面变窄,双水绕城、十字分割、四五比例的制式遭到破环(见附图8)。《双修“意见》提出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修复受损生态,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和“保护山水、自然格局,优化城市形态格局”。泰州古城生态修复的核心目标是要修复历史最佳古城河道公共空间(见附图9)。

规划修复凤城河至宋明时期水面。建议利用南城河西段大部分房屋己拆迁的较好时机,编制《修复最佳城河空间规划》,按将城河恢复至宋明时期最佳水面形态和宽度的要求,分步逐阶段主攻3个方向:一是挖去西城河南段(阜通门桥~老通扬运河)与油库东侧两条河之间的长岛,还西城河南段水面;二是挖出原南城河西段(南水门~西城河),还四方形城和城河面貌;三是逐步拓展修复城河其他水面,尽量达到宋末、明初的宽度。

规划须经市人大批准,成为小法规。规划红线内的房子,实行公益性拆迁或因财政经费所限,可采用房屋不管使用多少年不得大修,让其自然老化、异地迁建的办法。红线内房屋拆迁结束后,尽快修复至原城河最佳空间形态。

复苏市河、玉带河。泰州老城,底蕴最丰厚的文化当为“江城”、“水国”及“双水绕城”几大特色。其中“双水绕城”是指城外一圈宽阔水面的城河和城内一圈的市河共构,特别是一圈市河内更有中市河、玉带河“十字其间”,这两条河与一圈的东、西、南、北市河共组有“穿城不足三里远,绕廓居然一水通”“田”字式分隔的水环境,重现完整的市河、玉带河当是彰显泰州个性文化举足轻重的措施。建议编制《复苏市河规划》并按《修复最佳城河空间规划》的方法,经由市人大批准,成熟一段,高标准地复苏一段。

(2)与河同步规划修复部分城墙

“州城遗址”(包括城河、城墙遗址、南水关等)系文保单位,城墙与城河空间一样,应予修复。应编制《修复部分城墙规划》纳入本轮《城市总规》。规划修复一段城墙,利用城河边老自来水厂功能实际上已近消失,且已具备拆迁的条件,在城之东南角原城墙的墙基上恢复一段城墙和建一座宋式城门——海宁门;或在阜通门桥南北,利用滨水空间设计空腹式城墙,建阜通门。让今人和后人能由此窥见这座古城历史风貌之一般。

 

《修复最佳城河空间规划》《复苏市河规划》和《修复部分城墙规划》,虽系老城难点较大的双修工程,但却只要市委、政府下决心,科学决策,稳步推进,经过泰州人民若干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何愁不能实现!

 

建议人:董文虎   潘时常  潘培时  陆镇余

黄炳煜  蔡锦云  赵克俭  陈文海

杨明良  王申筛  杨啸晨  丁煜珹

周光明   魏扣宝

执  笔:董文虎  潘时常 杨啸晨  黄炳煜

2018年4月2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