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技智库 > 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智慧居家养老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在构建智慧养老平台,推进养老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泰州市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关于明确泰州市区养老服务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泰州市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施意见(试行)》等相关文件,全市已有医养结合机构26家,建成护理院或康复医院近20家。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开通了集数据信息处理、业务综合管理、服务运行管理“三位一体”的“互联网+”“泰有福”智慧养老平台,成立了“泰有福”养老服务联盟,利用互联网整合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养老设施等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服务,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医养融合养老需求。

我市在“智慧居家养老”工作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对照2018年泰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智慧泰州顶层设计纲要(2018—2020年)》和《智慧泰州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目前我市“智慧居家养老”更多体现在传统的服务项目上,而发挥“互联网+”优势,推进“居家养老”与“智慧养老”有机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养老”特色还不够鲜明,离《纲要》提出的“全人群覆盖、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管理、全天候响应”的“四全”目标还有距离。虽然2020年是《纲要》实施的最后一年,但这项工作将是今后若干年内仍须进一步规划,进一步持续推进的工作。为此建议:

一、将“智慧养老”重点放在居家养老上,加快实现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机融合

近几年来,我市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18年末,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131.66万人,占比26.15%,高于全国8.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

目前,我市养老机构已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特别是一批现代化养老机构的建设,成为老年人养老的重要选择。但是,一方面,由于养老机构建设的成本较高,我市现有养老机构数万张床位,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养老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当代老人普遍存在深厚的家庭观念和根深蒂固的“恋家”情结,且受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制约,绝大多数老人对居家养老仍情有独钟,居家养老将是我市养老工作的基本模式。此外,较之养老机构的管理成本,“居家养老”的运营成本肯定远远低于养老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将具有明显优势,必将成为今后老年人养老的首要选择。因此,我市“智慧养老”工作应在加快实现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机融合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智慧居家养老”上。这是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广受欢迎的养老模式,是落实《纲要》提出的“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工作任务的重要途径。

二、以老年人需求为引领,进一步拓展现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建议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为出发点,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现有“泰有福”智慧养老平台为基础,以“泰有福”养老服务联盟为主体,进一步开拓养老服务市场及资源,增加“智慧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例如进一步整合超市、购物商场、菜场等商业网点资源,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定期为老人提供购买生活用品、食品等服务;进一步整合餐饮服务行业,通过智慧养老平台,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的送餐服务;进一步整合全市家政服务资源,通过智慧养老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家政服务、生活看护等服务;进一步整合社区医院等医疗单位资源,通过智慧养老平台的沟通联系,为老年人提供“送医上门”或“陪伴就医”等服务;与有关心理咨询机构整合,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总之,要让居家养老服务涵盖老年人需求的方方面面,让老年人或其子女通过互联网或电话,足不出户就能挑选养老服务项目,享受个性化服务。让我市绝大多数没有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在家也能同样享受优质、便捷、多样化的服务,从而实现“智慧居家养老”。

三、以添置远程服务设备设施为标志,凸显“居家养老”的“智慧”内涵和科技属性

我市有着很好的网络建设基础。2018年,全市城区和农村宽带接入速率就已经超百兆,其中FTTH覆盖用户超过130万户,基本实现3G、4G网络城区全覆盖,WiFi热点AP数目达2.7万个,为我市构建“居家养老”和“智慧养老”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网络环境。为此建议,首先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智慧养老平台,强化其功能;同时,在申请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家中同步安装现代化的远程管理设备设施。比如安装“智能居家监控设备”“远程健康照护设备”“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设备等,利用云服务器、微信、手机APP等进行远程管理监控,实现持续跟踪,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远程监控,远程紧急呼叫,心率测量,健康管理,服药提醒,服药指导以及危急情况自动报警呼叫,应急救助等功能,增强精准服务能力;通过互联网,还可为居家老人提供学习、娱乐活动等功能(今年疫情期间,我市成千上万中小学生成功在家上网课,就说明我市具有十分强大的网络优势)。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引入智能机器人服务试点。总之,要让居家养老不仅能享受传统项目的服务,也能享受“互联网+”提供的全时段、远程线上服务,让老年人时时刻刻感受到人文关怀就在家中,就在自己身边,从而解除老人在家的孤独感,提升安全感。同时,儿女们也可通过客户端软件了解老人日常活动轨迹,实时掌握老人的状况,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集思广益,进一步深入调研老年人及其子女对“智慧居家养老”的需求

建议成立专门的课题调研工作小组,摸清我市“智慧居家养老”工作底细和现状,分析社会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智慧居家养老”事业的投入,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范围,努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居家养老”建设。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特别是即将到来的5G环境下居家养老服务规划的制订,提升远程服务能力,努力把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成为没有围墙的、虚拟的、现代化“智慧养老”机构,让每一个申请“智慧居家养老”的家庭都成为这个“智慧养老”机构的虚拟单元,从而形成《纲要》提出“全人群覆盖、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管理、全天候响应”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最终实现降低政府养老成本、减轻子女养老负担、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实现我市智慧养老工作的创新发展。(泰州市老科协教育分会  包宗仁)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