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技智库 > 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
关于加强公交司机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的建议

最近贵州公交车坠湖事件,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事件引发的后果让人心痛不已,事件引发的原因又极其令人震惊。有人对当事人滥用同情,有人在挖掘社会的弊端,有人在指责工作的失误,有人在批评人性的险恶。关注公交司机群体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刻不容缓的重要话题。

一、公交司机群体存在的三大特征

1.公交司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司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良情绪。不良情绪需要化解,恶劣心境需要疏导。如果没有恰当的方式与渠道及时渲泄与调整,就可能促使产生非理性的行为,于人、于己、于社会容易造成灾难性的伤害。他们几乎不了解心理学,不知道怎样排解心中的不快,而他们的工作性质,如果发生心理疏导上的问题,更容易对他人甚至某个群体造成伤害、带来灾难。

2.公交司机生活在社会底层,往往对利益诉求特别强烈。他们收入不多,社会地位不高,遇到问题处理的能力非常有限,碰到利益问题,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平台,缺少社会救济的渠道。不知道怎么办好的时候就可能增加蛮干、冒险的几率。

3.公交司机的工作内容单一枯燥,工作环境纷乱嘈杂。他们的工作要求是不能与乘客交谈的,他在工作中几乎就是一个机器。这会导致司机缺少对自己工作意义的认知,难以把乘客当作亲人。不少司机也就养成了不与乘客沟通的习惯,这种心灵的孤岛,长期以往,如果缺少心理疏导,会慢慢形成心理阴影。

二、具体建议

1.注重开展心理学的学习培训。相关管理部门对他们不能仅是通过纪律约束行为,不单单是关心行车安全,更要关心司机的心理健康,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进行各种技术培训、纪律学习的同时,要帮助他们学点心理学知识,搞点心理学的活动,鼓励他们学会调整心情,过阳光生活。这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幸福,也有利于提高公交服务的质量,是树立公交服务新形象的重要方面。

2.实施员工心理咨询援助计划。建立完善员工心理咨询工作室,安排专人负责公交司机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帮助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心理方面的诉求,减少夫妻矛盾,密切亲子关系,建设和谐家庭。增加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归属感,激发热情,做好工作。

3.制定工作应急机制。相关部门的工会组织要经常深入职工群体、家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家庭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要建立工作预案,对他们工作、生活中碰到的重大切身利益问题,要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防止滋生冒险心理,产生不良行为,酿成不必要的后果。

关注公交司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希望相关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希望有关职能部门能尽早落实相关举措。这也是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泰州市老科协科普分会  潘林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