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人才 > 人物风采 > 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
丁云龙:在“生命禁区” 跟时间赛跑

丁云龙,靖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助理,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熟练掌握脑血管造影术、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脑供血动脉支架成形术。2021年度泰州市“凤城英才”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培养对象,靖江市百名优秀医药卫生人才培育工程创新人才。围绕缺血性脑卒中开展科学研究并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泰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在医学上,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的供血动脉闭塞或出血导致脑组织的坏死,被称为脑卒中,又名中风。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丁云龙所在的神经介入团队勇闯生命禁区,与时间赛跑,用精湛的医技架起生命之桥,挽救了大量卒中患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不负所托”
“患者为疑似脑卒中,可能是大血管闭塞,请神经介入团队做好准备!”

这是一个普通的深夜,一名黑龙江籍建筑工人李某突然出现左侧手脚完全不能活动,紧急前往市人民医院就医,被诊断为脑梗。正在休息的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神经介入团队刘艳主任医师及丁云龙主治医师在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医院。

按照规定,患者手术必须有家属到场签字,可当时送患者到医院的只有他的一名工友,在外地的家属一时根本无法赶到医院。

时间就是生命,任何一项救护都必须分秒必争。“如果不做出决定,再有个把小时,想抢救都来不及了!”当机立断,根据医院卒中绿色通道“先诊疗、后付费”原则,神经介入团队在医院的支持下,立即与患者的外地家属取得电话联系,在取得家属信任后,为患者安排急诊手术。

“既没有缴费,也没有家属在现场,这对医生而言是有一定压力的,但非常幸运的是医院、家属都给了我们足够大的信任,最终这名患者也很‘给力’,恢复得非常好。”丁云龙说,“我们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当我们无数次被电话声惊醒冲向病房抢救病人,当看着一个个走到鬼门关的病人被我们拉回来,我们心中的欣慰满足感便战胜了身体的疲惫,很高兴又一次‘不负所托’。”

成长与遗憾
2018年5月以来,市人民医院组织成立全市首家卒中中心,疑似卒中患者被送达医院急诊后,卒中抢救团队迅速进入临战状态。通常情况下,脑卒中患者还在路上,卒中中心已进入“战斗”状态。

4年来,丁云龙作为卒中中心神经内科介入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卒中中心医疗总监刘艳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千余例与时间赛跑的静脉溶栓及取栓手术,有被患者称赞“妙手回春”的经历,但也有让他们难以释怀的情况。

“一些患者错过了溶栓或取栓的时机。”丁云龙说:“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是4.5小时,急诊取栓的时间窗一般是6小时,由于脑细胞在缺血后会不可逆地死亡,超过时间窗的患者是无法采取这些措施开通血管的”。

“其实卒中的症状还是挺典型的,当患者出现嘴巴歪斜、一臂不能立即抬起或落下、讲话不清楚这些症状的时候,就应当怀疑卒中的可能,及时去医院就诊。每一分钟的延误都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丁云龙告诉记者,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由于缺乏医学常识或者认识上存在误区,耽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以致终身遗憾,对于这些患者医生也会觉得非常惋惜和痛心。

3年8篇SCI论文
和许多坚守在生命救治一线的骨干医生一样,丁云龙始终认为,要当好医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名“手术匠”,还要不断更新医疗知识储备。

2017年,丁云龙前往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科进修神经介入1年,熟练掌握脑血管造影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脑供血动脉支架成形术。回靖后在刘艳主任医师的指导下,他迅速将这些成果应用在卒中介入治疗上,而这些努力也体现在学术成果上,近3年,丁云龙围绕缺血性脑卒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共同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获泰州市新技术引进奖、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泰州市课题2项。

要当好医生,不仅要掌握好技术,也要重视科普。丁云龙相信,深入基层向老百姓科普医学常识,才能从根源上减少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丁云龙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各项社区义诊活动、义务健康宣教活动,让更多市民掌握自救、互救能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