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雄,江苏凯元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研究员,江苏省第六期“333工程”培养对象,2021年度泰州市“凤城英才”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新型环保农药助剂的研发及应用,多项发明专利打破国外跨国公司在国内的生产技术垄断,填补目前国内技术空白,为国内农化企业农药制剂产品朝着水基化、环保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2019年,获农药协会第七届农药制剂优秀论文奖。2020年,获第七届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加工技术研讨会暨2020年中国农药制剂创新国际论坛优秀论文奖。
早在上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时,何华雄就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学校与江苏凯元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为该公司的高分子产品提供技术支持。2016年毕业后,何华雄加入江苏凯元科技,深耕于国内技术力量最为薄弱的农药制剂和助剂领域。6年来,何华雄帮助企业抢占国内农用表面活性剂行业近两成市场,成功被授权并转化应用5项国家发明专利,作为主要项目负责人主持的科研项目,帮助企业每年增加数千万元产值。
在农药增效科技中,助剂的使用是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农用助剂由此被誉为农药产品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如何减量增效及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一直是全球农化行业最关注的问题。另外,受国内农药化肥负增长政策、种植模式变化、施药技术变革等因素的影响,农用助剂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并进入快速增长期。让农药制剂更好地附着到农作物表面,让药效更好表达,这就是我们作为农药助剂研发人员的追求。”何华雄这样通俗地解释自己潜心多年的研究,他说,传统农药制剂的悬浮率一般在40%~50%,而高分子助剂聚羧酸盐的悬浮率却能达到98%~99%,这表明使用适当的助剂可以让农药更好地应用到农作物上,从而提高农药的应用效率,降低可能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2016年以来,何华雄带领团队在南京组建成立了江苏凯元高分子实验室,负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研发团队的研究涉及目前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最为薄弱的农药制剂和助剂领域,属国内农药企业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急需的共性技术。6年来,何华雄和团队完成了36%草甘膦·草铵膦可溶液剂的配方筛选与药效试验、确定了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最佳配方以及200g/L草铵膦水剂的最佳配方等,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作为总工程师,何华雄一年到头不是在实验室钻研业务,就是在各个农药制剂论坛、技术研讨会等进行交流学习,几乎没有休息日。因为农药行业是个季节性很强的行业,上半年是生产与销售旺季,所以何华雄基本上是以研发中心为家,确保各项研究如期完成、尽快应用。
仅2019年,何华雄和他的团队就有《一种草甘膦、氨氯吡啶酸复配水剂专用助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氟磺胺草醚水剂专用助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嘧霉胺水悬浮剂及其制备工艺》等5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并实现转化应用。公司的农药水分散粒剂助剂和农药油悬浮助剂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何华雄主持的“苏云金杆菌分散粒剂助剂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被列为江苏省科技项目,目前已经有成熟产品投入市场销售,将来还将不断释放效益,为促进和推动我国农药制剂往高效缓释、绿色环保、高浓度低残留的方向发展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