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人才 > 人物风采 > 科技工作者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乡镇卫生院医养融合试点 切实解决农村老病人群医养服务问题的建议

 

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决策。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2015年初就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近三年来,泰州主城区公立医院实力明显提升,民营医院、各社区医疗机构及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城区全覆盖,广大市民享有安全、便捷、有效和优越的医保待遇,幸福指数有所提升。

一、现状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各级医疗资源配置和医养融合改革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主要集中在三市三区主城区及医药高新区,特别是里下河水乡基础薄弱的乡村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虽说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乡镇医院的硬件设施和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有所提升,但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医生资质和诊疗水平相对低下,加之医疗与养老相融合的改革迟迟不到位,存在门诊冷落、资源闲置,效益低下,医护人员积极性不高,农村百姓病患特别是农村老病人群就近医养的迫切需求难以满足,形成了不少民生“痛点”。以海陵区罡扬镇为例,据统计,该镇2万千多人口,进入老龄化比例达20%以上。老年人口逾4000人,全镇2个社区5个行政村中,有劳动能力和一技之长的人口都在经济大潮中忙碌,或进企业当工人,或劳务输出,几乎家无闲人,业无闲空,不少农户家中只有留守老人和儿童,加之现代生活模式,致使一些农村家庭遗老遗少或独居老人多,由于社会医养条件跟不上,许多老弱病残不但成了家庭的包袱,也成了群众普通关注的社会热点与民生痛点。尽管已经有村(社区)医生的“家庭签约”,但一个近千户的村庄仅有2名乡村卫生员值班,要及时上门服务的机率是很低的。

二、原因

面对当前农村老龄化社会现象加剧,深化医改,补齐养老服务业的短板,工作重点主要在农村。

一是部分乡镇在规划设计中,对于农村养老服务业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占位与利弊关系没有摆到应有高度,例如罡扬敬老院于上世纪80年代就已启用,现如今却被撤除,让不少群众和村老感到困惑和失望。其实众多的农村乡镇,尤其是边远地区医养融合改革缺位比较普遍,成为事关建设小康社会,解放农村劳动力,提升农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幸福指数的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一项民生问题。

二是城乡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均衡。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乡镇的医疗卫生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乡镇医院硬件建设方面,但高素质、高技能、适应医养需求的医师、护士队伍与城区医养网络相比还有较大落差。不少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偏少,收益与信誉偏低,部分医护病房和检查设备利用率偏低甚至闲置。

三是农村老人面临“三难”处境,即医养远,医养贵,医养难的问题,使之望而却步。一些思想守旧的村老往往初病拖延,因得不到及时医疗救助,而贻误终生,成为农村深处的隐形痛点。

三、建议

1.统筹规划。推进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相结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应对老龄化社会,惠及民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举措。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要继续弘扬泰州市委、市政府“大走访、大落实”的作风,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合理规划布局,逐一落实基层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村乡镇医养融合改革的进程。

2.因地制宜。针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和医养事业基础条件不堪重负的现实,充分发挥城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辐射作用,以政府投资,公立医养院所为主体,有条件的乡村引进民资民力,或民办公助等机制,挖掘区位性医疗养护资源。

3.医护中介。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力资源逾显紧缺,无论居家养老,或进医养机构,都需要相应的护理工。设立乡镇级劳务中介机构,为医养老人随机择用护工提供服务和方便,有关部门应对护工人员进行岗前业务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

4.示范带动。鉴于泰州市农村乡镇深化医改,将养老事业下沉,面广量大,当区别地方财力,人办,物力条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提高分级诊疗和社区医养服务的质量。通过调研,先在有条件的乡镇,特别是边远乡村和农村老年群众,迫切需求的乡镇先改先行。可由政府民政,社保,卫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去示范单位观摩考察,学习取经,如海陵明珠,东风小区养老院,姜堰中天二村医护中心,以及靖江市惠丰、侯河医养融合设点等,促进本单位把此惠农工程办实办好。

 

                  (泰州市老科协教育分会  纪增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